產品列表 / products
傳感器選型不當:液氮液位傳感器類型多樣(如浮球式、電容式、超聲式、紅外式),不同類型適配場景不同。若未根據罐體類型(常壓 / 承壓罐)、液位監測范圍、使用環境選擇適配傳感器,易導致測量偏差,例如將適用于常壓罐的浮球式傳感器用于高壓罐,會因壓力影響浮球靈敏度;超聲式傳感器用于粉塵較多的環境,會因信號衰減導致數據不準。
傳感器污染與結霜:液氮低溫環境下,罐體內外溫差大,傳感器探頭易結霜、結冰,或沾染液氮中析出的雜質、油污,遮擋信號傳輸路徑,導致傳感器無法準確識別液位;長期未清潔會使污染累積,進一步放大測量誤差。
安裝位置與方式不當:傳感器安裝位置過于靠近罐壁、罐體底部或進料口,會受罐壁結霜、底部殘液、進料沖擊影響;安裝角度偏差、固定不牢固,設備運行時的振動會導致傳感器移位,進而影響數據穩定性;傳感器探頭未全浸入液氮或超出監測量程,也會造成測量失效。
校準與維護缺失:傳感器長期使用后會出現信號漂移,未定期校準會導致誤差累積;部分用戶忽視設備固件更新、線路檢查,導致傳感器與顯示模塊信號傳輸異常,出現數據滯后或失真。
環境與干擾因素:監測環境溫度劇烈波動(如靠近熱源、冷源),會影響傳感器電子元件靈敏度;供電電壓不穩定、周邊存在電磁干擾(如靠近大功率設備),會干擾傳感器信號輸出;罐體壓力異常變化也會間接影響液位測量精度。
精準選型適配傳感器:根據使用場景選擇傳感器類型:常壓液氮罐可選用浮球式或電容式傳感器,承壓罐優先選擇電容式或壓差式傳感器,無接觸監測需求可選用超聲式或紅外式傳感器;結合液位監測范圍(如 0-5m)、測量精度要求(通?!?plusmn;1% FS),參考設備說明書選擇適配型號,避免量程過大或過小導致的測量偏差。
定期清潔與校準傳感器:每周檢查傳感器探頭,用干燥軟布或氮氣吹掃清除結霜、雜質,避免用尖銳工具刮擦探頭;每月進行一次校準,步驟為:①關閉監測設備電源,待罐體壓力穩定、液位靜止后,記錄當前顯示值;②通過人工測量(如標準量尺、稱重法)獲取實際液位值;③進入設備校準界面,調整傳感器參數,使顯示值與實際值一致,重復校準 2-3 次,直至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;每年聯系專業機構進行一次精度檢測。
規范傳感器安裝方式:傳感器安裝位置需遠離罐壁(建議距離≥10cm)、進料口與出料口,避免受物料流動沖擊;安裝高度應覆蓋完整監測量程,探頭底部距罐體底部≥5cm,頂部不超過最高安全液位;采用防震支架固定傳感器,減少設備振動導致的移位;按說明書要求調整安裝角度(如超聲式傳感器需垂直于液面),確保信號傳輸通暢。
優化環境與信號傳輸:將監測設備放置在溫度穩定(建議 5-30℃)、通風干燥的區域,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電磁干擾源;使用穩壓電源供電,電壓波動控制在 ±5% 以內;信號傳輸線路采用屏蔽線,遠離動力電纜,減少干擾;若罐體壓力波動較大,可加裝壓力補償模塊,修正液位測量結果。
強化輔助驗證手段:搭配雙重監測模式,如主傳感器 + 備用傳感器,或電子監測 + 定期人工抽檢(每周 1-2 次),對比數據差異,及時發現異常;在罐體關鍵液位(如低液位報警點、最高安全液位)設置物理標識,輔助驗證監測數據準確性。
定期巡檢與記錄:每日查看監測儀表顯示是否穩定、有無報錯提示,記錄液位數據變化趨勢;每周檢查傳感器固定情況、線路連接是否牢固,發現松動及時緊固;每月清潔傳感器探頭與儀表外殼,去除灰塵與油污。
規范操作流程:調整傳感器參數、清潔或校準前,需關閉監測設備電源,確保操作安全;更換傳感器時,選擇同型號、同精度等級的產品,安裝后需重新校準;避免在罐體進料、出料過程中進行校準,確保液位處于靜止狀態。
耗材與設備管理:儲備傳感器探頭、密封墊圈等易損耗材,若發現探頭老化、線路破損,及時更換;定期更新監測設備固件(若支持),修復潛在程序漏洞;長期停用設備時,需拆除傳感器妥善存放,避免受潮或碰撞。
安全操作規范:接觸液氮罐體或傳感器時,穿戴低溫防護手套與護目鏡,避免凍傷;處理傳感器故障時,禁止擅自拆卸核心部件,需聯系專業技術人員檢修;罐體壓力異常時,先排查壓力問題,再進行液位監測校準。